当我们在编写代码时,经常需要用到条件判断语句。常见的条件语句有if语句、elif语句和else语句。其中,if语句用于判断一个条件是否成立,成立则执行相应的代码块,不成立则跳过。elif语句则用于在if语句不成立的情况下,继续判断下一个条件是否成立。而多个elif语句就形成了所谓的“阶梯式”代码结构,也称“阶梯式判断”。而使用多个elif语句存在以下问题:
- 代码结构较为复杂,可读性差。
- 在多个条件均不成立时,需要执行else语句。然而,else语句无法知道前面的条件语句已否执行,因此无法判断前面的条件语句是否有执行漏洞。
为避免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使用更加简便的方法:使用字典和函数来实现条件判断。下面就以两个例子来说明如何使用这种方法来实现条件判断。
例子一:
需求:根据输入的数字,输出相应的中文数字。
传统阶梯式判断方式如下:
num = 4
if num == 1:
print("一")
elif num == 2:
print("二")
elif num == 3:
print("三")
elif num == 4:
print("四")
elif num == 5:
print("五")
使用字典和函数的方式如下:
num_dict = {
1: "一",
2: "二",
3: "三",
4: "四",
5: "五"
}
def num_to_chinese(num):
return num_dict.get(num, "输入数字有误!")
print(num_to_chinese(4)) # 输出:四
可以看到,使用字典和函数的方式代码更加简洁,可读性更好。而dict.get()方法则可在字典中查找对应的键值,如果找不到则返回默认值,可以有效避免出现else语句不知道前面执行情况的问题。
例子二:
需求:根据输入的计算符号,计算两个数字的结果。
传统阶梯式判断方式如下:
num1 = 1
num2 = 2
op = "+"
if op == "+":
result = num1 + num2
elif op == "-":
result = num1 - num2
elif op == "*":
result = num1 * num2
elif op == "/":
result = num1 / num2
else:
print("输入的计算符号有误!")
print(result)
使用字典和函数的方式如下:
cal_dict = {
"+": lambda x, y: x + y,
"-": lambda x, y: x - y,
"*": lambda x, y: x * y,
"/": lambda x, y: x / y
}
def calculator(num1, num2, op):
return cal_dict.get(op, lambda x, y: "输入的计算符号有误!")(num1, num2)
print(calculator(1, 2, "+")) # 输出:3
可以看到,使用字典和函数的方式代码更加简洁,可读性更好。lambda表达式则用于在字典中定义计算函数,其可直接返回具体的计算结果。而在调用字典时,可直接使用dict.get()方法获取对应的函数并进行计算。
综上,使用字典和函数的方式能够有效地避免elif和else语句的阶梯式判断,使代码结构更加简洁,可读性更好,同时也能有效避免前面条件判断语句的漏执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