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详细讲解Java内存模型作用的使用攻略。
什么是Java内存模型
Java内存模型(Java Memory Model,JMM)是Java虚拟机规范中定义的一种抽象的计算机内存模型。该模型规定了Java程序中所有线程共同使用的内存区域即主内存,以及每个线程独占的工作内存。
Java内存模型的主要作用是规定对共享变量的访问方式,保证了多线程情况下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Java内存模型的作用
Java内存模型通过两个重要的机制来保证多线程情况下共享变量的可见性和原子性。
1. 主内存和工作内存
主内存是Java程序中所有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由线程之外的其他部分共享,是Java线程之间数据交换的载体。线程工作时,需要把主内存中的变量拷贝到自己的工作内存中,在工作内存中对变量进行修改或者读取。当操作完成后,需要将工作内存中的变量写回到主内存中。
2. Happens-Before原则
Happens-Before原则是Java内存模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该原则定义了多个操作之间的顺序性,保证了多线程情况下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具体来说,如果一个操作Happens-Before于另一个操作,那么第一个操作的执行结果对于第二个操作是可见的。例如,在一个线程中,一个变量的写操作Happens-Before于这个变量的读操作,那么这个写操作对于另一个线程的读操作是可见的。
Java内存模型的示例说明
下面通过两个示例说明Java内存模型的作用。
示例1:多线程修改同一变量
public class Test {
private static int count = 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Thread t1 = new Thread(() -> {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count++;
}
});
Thread t2 = new Thread(() -> {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count++;
}
});
t1.start();
t2.start();
t1.join();
t2.join();
System.out.println("count: " + count);
}
}
在这个示例中,两个线程t1和t2同时修改静态变量count,由于没有锁的保护,两个线程会相互干扰,导致最终的结果不确定,输出的count不一定是20000。通过Java内存模型,我们可以使用synchronized或者volatile等机制来保证多线程情况下变量的可见性和原子性。
示例2:重排序和Happens-Before原则
public class Test {
private static int a = 0;
private static boolean flag = fals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Thread t1 = new Thread(() -> {
a = 1;
flag = true;
});
Thread t2 = new Thread(() -> {
if (flag) {
System.out.println("a: " + a);
}
});
t1.start();
t2.start();
t1.join();
t2.join();
}
}
在这个示例中,两个线程t1和t2对同一个变量a进行读写操作,并且由于Java内存模型的重排序机制,这些操作的执行顺序是不确定的。通过Happens-Before原则,我们可以通过synchronized或者volatile等关键字强制定义操作之间的执行顺序,保证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
Java内存模型是Java多线程编程中的重要概念,它规定了多线程情况下对共享变量的访问方式,保证了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通过主内存和工作内存的机制,以及Happens-Before原则的保证,我们可以避免许多多线程下可能出现的问题。